当前位置: > 其他 > 班荆道故的故事

读书分类

班荆道故的故事

春秋时期,楚国人伍参和蔡国人子朝是好友,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由于父辈的关系,从幼年就相识,交情一直很好。

伍举后来做了王子牟的女婿。楚康王十三年,王子牟触犯国法,畏罪出逃。有人诬陷伍举,对令尹(楚国的最高执政官员)子木说:“王子牟之所以能逃亡,是得到了伍举的帮助。”子木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,就派人抓捕了伍举。

伍举听到风声后,连家也不敢回,独自急匆匆地逃往郑国。但是郑国与楚国距离太近,并且郑国向来畏惧楚国的威势,伍举担心在郑国也不能幸免于难,就准备一路向北逃亡,投奔晋国。

这天清晨,伍举早早整理好了行囊,踏上了通往北方的道路。当他快要到达郑国都城新郑时,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几声叫喊。伍举转身一看,认出叫他的人是旧友声子,顿时惊喜不已。他与声子自幼相识,长大后天各一方,如今竟在他乡重聚,两人分外激动。两人从道旁的黄荆树上折下一些枝条,铺在地上坐下,又取出随身带的食物,一边吃,一边叙说别后的情形。(成语故事)

伍举对声子诉说了自己的凄凉处境,并说:“岳丈所为我毫不知情。我本清白,现在却为形势所逼,逃离母国,这一去不知何日再回故土。”他讲到艰难处,声泪倶下。声子也倍觉伤感,便以好言相劝道:“哥哥不妨先去晋国,小弟也要前往晋国,恰好能与哥哥结伴而行。到晋国后,哥哥先安顿下来。小弟当尽力周旋,帮助哥哥早曰还乡。”

那时,晋国和楚国都在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,双方一直攻战不休。而就在伍举从楚国出走之时,宋国的大夫向戌联合齐、鲁、秦、郑、陈、蔡等国,一起劝说晋、楚休兵讲和。声子之所以去晋国,就是以使者的身份前去商谈会盟事宜的。

到了晋国,声子先去办理公事,办完之后又去探望伍举。他兴奋地对伍举说:“眼下有个好机会可以利用,用不了多久就能让哥哥回国,请哥哥耐心等待。”伍举感激地拉着声子的胳膊,哽咽难言,不觉潸然泪下。

声子辞别伍举后就奔赴楚国。令尹子木接待了他,问他:“晋国的群臣中贤士多吗?”声子故意说:“非常多,而且非常出色,远胜于楚国的大臣。”子木急忙问:“晋国如何能招揽这么多贤士?”声子回答:“不需费心招纳,他们都是自发从楚国奔往晋国的。”子木很诧异:“楚人为何愿意去晋国?”声子说:“楚国的刑罚不明,才能杰出之士常常莫名获罪,自然要逃到晋国保命。”(趣味语文)

声子顿了顿,又说:“就说眼前的例子吧,伍举是一个人才,现在却在外逃亡。他的岳丈王子牟犯下的罪行与他无关,但他却平白无故地受到牵连,被人陷害,又没机会为自己辩白,只能投奔晋国。一旦他借晋国之力来发泄私愤,楚国就永无宁日了。”子木听后,不禁有些慌张,他立即面见楚康王请求免除对伍举的责罚。他又给伍举加官晋爵,还特地派使者去请伍举。就这样,在声子的鼎力相助下,伍举得以顺利回国。

玩转成语

【成语】班荆道故

【拼音】bānjīngdàogù

【解释】班:铺开;道:叙说。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。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,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。

【出自】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

【示例】李存葆《伏虎草堂主人》:“一次邂逅相逢,一次~,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,于混沌中顿悟禅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