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 其他 > 兵不厌诈的故事

读书分类

兵不厌诈的故事

东汉安帝在位时,一些官吏行事不端,引发了羌人的不满,他们多次入侵汉朝边境郡县。武都太守虞诩率数千军马开往甘肃地区征讨羌人。羌人听说后,准备在半道上堵截汉军。虞诩就暂停行军,声称要奏请朝廷增派援军。羌人信以为真,便分散开来劫掠附近的县城。

羌人刚分散开,虞诩就马上命令军队日夜兼程,一天走上百里路。他还吩咐士兵每天在营地增添若干火灶。有人问虞诩:“昔日孙膑指挥军队行军时,每天都要减少火灶的数目,您为何反其道而行之?兵书上说,每日行军不能超过三十里,以防出现突发状况,您为何这般急于赶路?”虞诩解释说:“敌众我寡。我方如果行军迟缓就会被敌人赶上;我方如果行军迅速,并连续增添火灶,敌人就会怀疑我们有了援军,自然不敢追击我们了。孙膑减灶的目的是示弱,我增灶的目的是示威,实际情形不一样,方法自然也要有所变化。”至此,众人方明白他的深意。

当时,虞诩手中仅有三千将士,而羌人的军队却多达万余人。双方正式交锋时,虞诩命令士兵只用射程近的弱弓反击,不得使用射程远的强弩。羌人误认为汉军战斗力不强,都奋力向前。虞诩看到羌人离己方阵地已经很近了,就命令将士改换强弩猛烈攻击,霎时敌人纷纷中箭落马。羌人损失惨重,急忙退军。虞诩又分出一股军队在羌人返回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,羌人遭到伏击,又折损了大量人马。

获胜之后,虞诩认真勘查地形,建造了一百八十座堡垒。他通过招募流民,扶贫济困,逐渐稳定了全郡形势。

虞诩率军作战时,不盲从兵书上的理论和古人的经验,而是根据实际情形变通行事厌诈”一词就是随着他的作战事迹流传开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