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 词语大全 > 【報復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報復】是什么意思?

读书分类

【報復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報復】是什么意思?

【報復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報復】是什么意思?

【報復】的意思是:
★「報復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2902页 第2卷 1158
★「報復」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的解释
報復
bào fù
(報復,报复)
 1.    酬報;報答。
  
▶ 《漢書•朱買臣傳》:「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,皆報復焉。」
 2.    指報積怨、憤恨。
  
▶ 巴金《家•十版代序》:「我更不願意把小說作為報復的武器來攻擊私人。」
  
▶ 田漢《獲虎之夜》:「易四聾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報復的。」
 3.    答覆;應對。
  
▶ 《北史•蕭寶夤傳》:「門庭賓客若市,而書記相尋,寶夤接對報復,不失其理。」
  
▶ 元·劉祁《歸潛志》卷七:「布衣有事或數謁見在位者,在位者相報復甚希。」
 4.    猶報應。
  
▶ 《北齊書•孝昭帝紀論》:「豈幽顯之間,實有報復,將齊之基宇止在於斯,帝欲大之,天不許也?」
  
▶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「賈廉訪昔年設心拐去的東西,到此仍還與商家用度了。這是羹裏來飯裏去,天理報復之常。」
  
▶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四回:「人都道是舅太太憐恤孤女的一片心腸;我只道這正是上天報復孝女的一番因果。」
 5.    稟報;報知。
  
▶ 元·關漢卿《陳母教子》第四摺:「令人報復去,道有陳婆婆同四個狀元來了也。」
  
▶ 《水滸傳》第三九回:「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內,使人入去報復,多樣時,蔡九知府遣人出來邀請。」
 6.    往復。
  
▶ 南朝·陳徐陵《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》:「夫否終斯泰,屯極則亨,若日月之迴環,猶陰陽之報復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報復
bào fù
 补证条目  
1.指报积怨、愤恨。

▶ 《宋书•何承天传》:「復奇兵深入,殺敵破軍,苟陵患未盡,則困獸思鬭,報復之役,将遂無已。」

▶ 《旧唐书•儒学传上·徐文远》:「且欲先征化及,報復冤耻,立功贖罪,然後凱旋,入拜天闕。」

▶ 宋洪迈《夷坚支志景·鄂总二犬》:「衆卒或相與言:‘此二犬非儕類可比,反遭傷害,今而弗食,豈亦懷報復之志乎?盍爲去其縛,使得逞威,以决勝負。’」

▶ 明王临亨《粤剑编•志游览·附〈九月十四日夜话记〉》:「顧此二百人者,既以互市至,非有罪也,明公乃發縱指示而殲之,于心安乎?倘未盡殲,而一二跳梁者揚颿逸去,彼將糾黨而圖報復。如其再舉,而禍中于我矣。」

▶ 《隋史遗文》第三八回:「這等看起來,不肖子孫,不自簡制,死於人手,若有取死之道,何必爲他報復?」

報復的拼音

bào fù

報復是什么意思


★「報復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2902页 第2卷 1158


★「報復」在《重編國語辭典》的解释


報復

bào fù
(報復,报复)

1.
酬報;報答。

▶ 《漢書•朱買臣傳》:「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,皆報復焉。」


2.
指報積怨、憤恨。

▶ 巴金《家•十版代序》:「我更不願意把小說作為報復的武器來攻擊私人。」

▶ 田漢《獲虎之夜》:「易四聾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報復的。」


3.
答覆;應對。

▶ 《北史•蕭寶夤傳》:「門庭賓客若市,而書記相尋,寶夤接對報復,不失其理。」

▶ 元·劉祁《歸潛志》卷七:「布衣有事或數謁見在位者,在位者相報復甚希。」


4.
猶報應。

▶ 《北齊書•孝昭帝紀論》:「豈幽顯之間,實有報復,將齊之基宇止在於斯,帝欲大之,天不許也?」

▶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「賈廉訪昔年設心拐去的東西,到此仍還與商家用度了。這是羹裏來飯裏去,天理報復之常。」

▶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四回:「人都道是舅太太憐恤孤女的一片心腸;我只道這正是上天報復孝女的一番因果。」


5.
稟報;報知。

▶ 元·關漢卿《陳母教子》第四摺:「令人報復去,道有陳婆婆同四個狀元來了也。」

▶ 《水滸傳》第三九回:「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內,使人入去報復,多樣時,蔡九知府遣人出來邀請。」


6.
往復。

▶ 南朝·陳徐陵《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》:「夫否終斯泰,屯極則亨,若日月之迴環,猶陰陽之報復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報復

bào fù
补证条目
1.指报积怨、愤恨。

▶ 《宋书•何承天传》:
「復奇兵深入,殺敵破軍,苟陵患未盡,則困獸思鬭,報復之役,将遂無已。」

▶ 《旧唐书•儒学传上·徐文远》:
「且欲先征化及,報復冤耻,立功贖罪,然後凱旋,入拜天闕。」

▶ 宋洪迈《夷坚支志景·鄂总二犬》:
「衆卒或相與言:‘此二犬非儕類可比,反遭傷害,今而弗食,豈亦懷報復之志乎?盍爲去其縛,使得逞威,以决勝負。’」

▶ 明王临亨《粤剑编•志游览·附〈九月十四日夜话记〉》:
「顧此二百人者,既以互市至,非有罪也,明公乃發縱指示而殲之,于心安乎?倘未盡殲,而一二跳梁者揚颿逸去,彼將糾黨而圖報復。如其再舉,而禍中于我矣。」

▶ 《隋史遗文》第三八回:
「這等看起來,不肖子孫,不自簡制,死於人手,若有取死之道,何必爲他報復?」